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2014年我剛來時,學校教室和教師宿舍都是三四十年前建的土房子,土操場半邊是深坑,一下雨我就緊張,怕房塌了……”指著新建的宿辦樓、綜合實驗樓和操場,近日,陜西省咸陽市乾縣鐵佛初級中學校長強增輝對記者說,“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先后投入1500多萬元,學校面貌煥然一新,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教書勁兒都足了。”
近幾年來,隨著《咸陽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實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咸陽,像鐵佛初級中學這樣的城鄉學校越來越多,擇校熱、大班額等教育問題隨之退燒、消腫,越來越多的孩子享受到均衡優質的教育。
人大立法實施:全市教育一張圖
咸陽市是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素有崇文重教的傳統。十幾年來,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制約,咸陽教育發展緩慢。截至2013年底,該市所轄一市二區十縣中,僅有一個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
在城鎮化進程中,咸陽各地普遍出現鄉村弱、城鎮擠現象,超過80%的縣城以上學校存在大班額,咸陽主城區小學最大班額超過70人,初中超過90人。為滿足學生就學需要,部分學校把功能室改成教室,綜合實踐課程開設難以保證。
同時,70%的縣城中小學校占地面積達不到國家辦學標準,且縣城以上多數學校校舍建于2000年以前,建設標準低,校舍、設施、設備陳舊,安全隱患多。
“教育是綠色GDP,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必須放在優先發展的突出位置。”咸陽市委書記岳亮強調,要堅持把教育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現市域教育均衡發展。
2013年,咸陽市委、市政府啟動新一輪教育布局調整,教育、發改、財政、人社、住建等部門對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規模、服務半徑、辦學條件、教育質量進行全面摸底登記,比對分析縣市區近3年生源流向,科學預測主城區學生遞增規模,形成調研報告,為制定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經過一年多的調研、論證和修改,《咸陽市教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2014—2020年)》形成,并經市人大審議通過。
“《規劃》涵蓋全市13個縣市區,市縣統一、適度超前,既有全市學校布局規劃,又微觀到每一所學校的具體位置、發展規模、項目工程、實施年限。”該市教育局局長馬建煒說,按照規劃,到2020年,全市計劃投資101億元,新增教育用地6200多畝,新增校舍面積144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3.8萬個,基本解決大班額、擇校熱等問題。
一場場教育攻堅戰在咸陽市全面展開。
政府強力推動:辦教育不能算經濟賬
“人們常說‘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但這次咸陽市動真格的了。”《規劃》印發后,從咸陽市城區到各縣市區,從各地政府到教育局,大家都把《規劃》放在心頭,落在行動上,讓群眾看到了教育變化,享受到更多獲得感。
咸陽市市長衛華等領導緊盯教育建設項目,經常到現場督察,協調解決主要問題。
咸陽市中心城區老紡織企業多,不少開發商盯上了“紡織企業退城入園”騰出的土地。衛華明確指示,辦教育不能算經濟賬,要把企業騰出土地優先用于教育。于是,在居民密集、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所占地100畝、計劃投資4億多元的高標準中學破土動工。
今年秋季,秦都區九年制英才學校建成投用,周邊新建小區居民上學壓力一下緩解,群眾拍手叫好。而為了從開發商手里回購這塊地皮,秦都區花了1.5億元。
秦都區地處咸陽市城區,人口密集,義務教育段優質校較多,大班額問題突出。近3年,該區投入6億元,以每年建設投用一所學校的速度擴增學位,改善辦學條件,努力滿足群眾就近上好學的需求。
去年3月,看到姜村鎮雙陽小學的情況,新任乾縣教育局局長席俊昭落淚了,沒想到現在還有這么破的學校: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校舍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土圍墻殘破不堪。他當場拍板重建,不到一年,一所投資530多萬元的標準化小學落成了,教學樓、宿舍、辦公樓、食堂應有盡有,所有功能部室配備到位。
由于歷史欠賬較多,規劃中,乾縣新建、改擴建學校數最多。其中,新建70所,改擴建177所,校校都有建設任務。就是這個年財政收入只有1.6億元的農業縣,卻舉全縣之力投資8.8億多元,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學校內部配套。其中,2017年投資5.15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58所,實施227個單體項目,軟硬化操場144個。全縣基礎教育辦學條件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消除了土操場、危房,所有中小學和幼兒園配齊了教育信息化和部室設施設備。
截至2017年底,咸陽市實施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開工項目1340個,累計完成投資49.64億元,全市城鎮以上新增中小學、幼兒園115所,增加學位約10.36萬個。2017年,咸陽整市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驗收,提前兩年完成創建任務。
市域教育均衡發展:從有學上邁向上好學
長武縣棗園九年制學校距縣城13公里,沿途一坡十八彎,道路崎嶇陡峭,一下雪就無法通車??删褪沁@所學校,這兩年先后有3名優秀支教教師期滿后要求留下繼續工作。
“環境好、待遇高,教師自然留得住,也干得好!”該校校長馬文歌說,如今,學校是“小而美”,校舍寬敞明亮,設施設備完善。教師每月工資比縣城教師多拿1000多元。
近年來,長武縣投資近7億元,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96所,全縣幼兒園由2012年的一所發展到29所。中小學、幼兒園全面實現樓房化,并按省頒標準配備了各類功能部室,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100%,完小以上學校“班班通”全覆蓋。
長武縣通過大學區制把教師由“學校人”變為“系統人”,中小學教師打通使用,通過對口交流、走教等方式,逐步推進優質教師資源共享,實現了各類師資科學配置,推動全縣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從2012年起,秦都區采取“城區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方式,通過創建中小學教育發展聯盟和“一長執二校”模式,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區建成省級名師工作室1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11個,區級名師工作室5個,十分之一農村教師參與。
受益于旬邑縣推行的“同優共進”機制,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處于全縣后列的土橋中學片區,今年僅土橋中學就有3名教師分獲市、縣級教學能手稱號。
咸陽市先后向全市推廣秦都區和旬邑縣教育改革經驗,目前,全市實施教育聯盟或“同優共進”的學校達185所,覆蓋學生6.4萬人;開展結對交流幫扶學校186所,覆蓋學生8.7萬人。同時,咸陽市每年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任務細化到縣到校到項目,并納入黨政領導履職考核和縣區年度目標任務考核。
“經過幾年努力,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咸陽市教育局局長馬建煒說,今后,咸陽將加快城鎮重點校建工程建設,圍繞均衡發展抓好質量提升,辦好每一所學校,讓更多孩子能夠就近上學、上好學。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陜西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