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各位媒體朋友, 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以來,我們把黨建制度改革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助推全市追趕超越、轉型發展的“關鍵一招”。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委深化改革安排部署,一個個方案相繼出臺,一項項措施先后落地, 銅川黨建制度改革呈現多點開花、百花齊放的蓬勃態勢,為銅川追趕超越、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深化。 堅持好干部標準, 以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目標, 結合全市干部工作實際,對《干部任用條例》中的“動議”醞釀環節各個工作步驟進行了細化和拓展, 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選人用人工作的通知》《單位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個人向市委推薦提名干部暫行辦法》,細化完善《市委管理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流程圖》,干部選任工作實現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 不斷拓展干部掛職方式,干部交流實現規范化、常態化。 建立“四位一體”舉報受理平臺,干部監督管理體系不斷完善。按照“三準三實”要求,建立五項配套制度,運用“三項機制”,鼓勵激勵 576 人、容錯糾錯 23 人、能上能下 189 人,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用人導向。
二是黨代表任期制探索推進。 2014 年 6 月我市被中組部確定為全國“黨代表任期制聯系點”以來,我們以黨代表工作室為重要平臺和抓手,以建立和落實配套完善的黨代表任期制制度體系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強化頂層設計,大膽探索創新,出臺了《關于推進黨代表任期制工作的意見》等 4 個文件,配套出臺了黨代表視察調研、列席會議等 9 個《暫行辦法》。狠抓工作落實,著力破解黨代表作用發揮難題,建成 9 個“五好”工作室、 69 個規范化工作室,組建 38 個市黨代表小組駐室開展“八項活動”,構建起省市縣鄉黨代表四級聯動的運行機制。推行區縣和鄉鎮(街道)黨代會年會制,開展市縣鄉三級黨代表提案制工作,初步形成具有銅川特色的黨代表任期制工作機制,提升了全市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中央和省委領導同志對此作出批示,我市應邀在中組部和省委有關會議上作經驗介紹,為全國出臺黨代表任期制提供了“銅川樣本”。
三是城市黨建的“紅旗經驗”走出銅川、走向全國。 我市紅旗社區探索智慧黨建新模式,拆除傳統的“一廳式”服務平臺,利用 PC、 APP 兩個終端,建立“一站到底”網絡服務平臺、指尖課堂和網上支部,將社區轄區內 9 類 80 多項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事項數據全部錄入服務管理系統,社區服務更快更精準。在全市73 個社區推廣“紅旗經驗”,率先完成 10 個智慧社區的轉型升級,成功樹立紅旗社區這一享譽全國的城市基層黨建特色品牌和以李秋蓮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社區帶頭人。《中國組織人事報》《全國基層組織建設情況通報》分別對我市“紅旗經驗”進行了報道和刊載,省委組織部要求全省推廣。
四是黨建工作績效第三方評估和“三項保障機制”創新開展,“網上群眾工作部”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委為了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大膽探索創新,制定《實施意見》及《實施細則》,以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為主體,組建第三方評估人員庫, 形成了黨外評黨內、市外評市內、群眾評組織開放式黨建格局,讓黨組織和黨建工作進入公眾視野,讓干得好的有奔頭,評到最后有壓力,倒逼各級砸實“主體責任”,持續加力補短板、強弱項,提高了黨建績效考核的科學性,全市黨建工作質量得到明顯提升,此項工作受到了省委常委張廣智和姜峰的批示肯定。
在加強基層黨建方面,我們特別重視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為解決制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黨組織關系隸屬不順、權責不清、工作運轉難;黨務人才缺乏、專業水平低、積極性不高;黨組織活動無場所、有場所不規范”等 3 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建立了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組織、人才、陣地“三項保障機制”,有力推動了相關工作全面提升、全面加強。
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是我們黨建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市按照習總書記“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的新要求,創新黨建方式,在全省率先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制定《關于建立網上群眾工作部的實施方案》,整合現有網上信訪系統、市長熱線、市長信箱等訴求渠道,建立網上群眾訴求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規范統一、整體聯動、部門協同、一站式辦理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群眾訴求網絡辦理體系,此項工作受到央廣網、 陜西傳媒網等數十家主流媒體的宣傳報道。今年上半年,網上群眾工作部通過 12345 話務熱線共受理群眾案件 12125 起,辦結率為 98.7%;受理網上留言 4021次,手機 APP、微信公眾號、微博、在線求助共 612 起,辦結率為 100%,走實走好了“網上群眾路線”。
各位媒體朋友, 同志們:
大家好!下面,我就近年來我市“放管服”改革情況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
近年來,我市將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有力抓手,作為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舉措,認真落實“五個為”和“六個一”要求,堅持在放權上求實效、監管上求創新、服務上求提升,不斷優化發展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助力全市追趕超越,轉型發展。
一、做好“放” 的文章,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解決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問題。為此,我市按照“能放則放、應放盡放”的原則,扎實推進行政審批權力精簡下放,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最大限度為企業發展松綁、為經濟發展助力。
一是精簡審批事項,實現權力瘦身。 先后 7 批次共清理取消市級部門行政審批事項 161 項,下放 28 項,合并減少 10 項,精簡比例達到 50.1%。對中省取消、下放審批事項中涉及我市的 378項,全部按層級落實承接到位。取消“銀行貸款承諾”“融資意向書” 等 18 項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投資項目核準前置條件,報建審批事項精簡 35%, 實行多評合審、多圖聯審、并聯審批,取消各類保證金、押金、證明和責任書等不合理“搭車”事項。貫徹落實中省要求,連續 7 批取消 434 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進一步降低了就業創業門檻。
二是實施清單管理,推進陽光行政。 全面完成市縣鎮三級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隨機抽查事項清單、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等各類清單的編制公布,并實施動態管理,整體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其中市級權責清單涉及 50 個部門 4363 項行政職權事項、297 項公共服務事項, 建立事中事后監管制度 139 個,明確職責邊界 78 項。 連續四年修訂發布了市級部門行政許可項目目錄,現行市級目錄保留行政許可 200 項。通過建立健全各類清單制度,加快形成邊界清晰、權責一致、運行高效的政府職能體系,推進依法行政。
三是清理規范收費,為企業松綁減負。 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 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收費目錄清單。積極推行《企業收費登記薄》制度,目錄清單之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一律不再執收。推進“營改增”試點工作,今年以來全市企業增值稅減免 6521.92 萬元,企業所得稅減免 114 萬元。規范融資擔保收費標準,政府出資的政策性擔保公司擔保費率不高于 1.5%,政府性投融資平臺“過橋費”不高于1%。強化舉報查處和問責機制,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檢查,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
四是簡化登記程序,激發市場活力。 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精簡至 32 項,下放企業名稱核準權限,實行企業名稱登記互聯網自主申報。全面推行“54 證合一” 和工商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實行“審核合一”工作流程,提升企業開辦和注銷效率,企業開辦手續用時不超過 1.5 個工作日,簡易注銷實現 3 個工作日完成,共辦理簡易注銷登記 72 戶。今年一、二季度,我市簡化企業開辦和注銷程序工作在全省考核中均位列第1。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服務質量和登記效率的提升,有力促進了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截至 2018 年 9 月 15 日,全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 23114 戶,增長341.11%,新開辦企業 2030 戶,增長 70.02%。
二、加大“管” 的力度,營造公平市場環境
放權不是自由落體,也不是放任不管。為此,我市堅持簡政放權和加強監管齊推進、相協調,以新舉措引導監管“新常態”,促進市場和社會既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
一是監管制度更完善。 制定印發了《關于加強市級行政審批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改進行政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先照后證改革后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對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 全面落實“雙告知”職責,建立協同監管機制,督促相關審批部門依法規范審批行為,接受社會監督。 建立聯議聯審項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政府擔責,部門落實,及時協調項目推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二是監管方式更智能。 在全省率先建成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共設置服務窗口 523 個,統一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網式”辦公、“一廳式”辦結、“一站式”收費模式,實現群眾申請事項就近及時辦理。 推行審批 CA 認證、限時辦結、超時警告和廉政風險警示制度,依托審批全程電子監察平臺,通過實時和再現方式定性定量監察,實現了審批服務事項的全方位、全過程、疊加式監察。建成縱橫聯動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對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涉及的 18 個部門 107 項審批事項,全部推行網上并聯審批,增強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實現“制度+技術”的有效監管。截至今年 8 月底,我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累計辦結各類投資項目 690 個,總投資 787 億元。
三是監管手段更多樣。 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制定了“一單兩庫一細則”,市級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共涉及 37 個部門 247 項隨機抽查事項,依法開展隨機抽查并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報送抽查結果 1500 余條,實現抽查過程、抽查結果全公開, 有效避免檢查任性和執法擾民、執法不公等問題。 推進市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設, 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定期發布企業誠信“紅黑榜”,及時將失信和經營異常企業列入名錄庫。完善信用約束制度,加大聯合懲戒力度,讓失信者一處違規、處處受限,累計通過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發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 64000 余條,以公開促公正。 2017 年,銅川城市信用監測排名位居全國 262 個地級市第 89 位。
三、提升“服” 的質量,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將優化服務、提升效率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落腳點,著力在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上下功夫,積極打造政務服務“新名片”。
一是減要件優流程方便企業群眾辦事。 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審核確定市縣兩級證明事項和蓋章環節項目 167 項,有效解決困擾企業和群眾辦證多、辦事難,奇葩證明、無謂證明等問題。將不動產登記由 7 個環節簡化為 4 個環節,企業用水、用氣報建均由 8 個環節簡化為 3 個環節。落實“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要求,審核確定 38 個部門 792 項“最多跑一次”事項, 于 9月 20 日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等載體向社會公布。積極推進印臺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批復設立印臺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分散在17個區級職能部門的137項行政許可事項依法交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統一實施,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 及時總結經驗,為實現市、區縣改革全覆蓋奠定基礎。
二是強化便民舉措提升改革落地能力。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 開通了銅川人社網上服務平臺和云客服平臺,向服務對象提供淘寶式、 24 小時不間斷的人社政策咨詢服務;開通了社保自助繳費平臺,在村(社區)布設自助繳費終端 700 余部。成立了全國首家地市級財稅服務廳,在全省稅務系統首家全面實現涉稅業務“一窗通辦”, 設立稅務機關 24 小時自助辦稅服務室和繁華路段稅銀一體化服務室,推行實名辦稅、“免填單”服務、新辦納稅人“零門檻”辦稅, 平均辦理時間縮短 62%。建立了中小企業轉貸基金,完成轉貸資金 8419 萬元,化解了多家企業資金鏈斷裂危機。
三是多措并舉提升民生領域服務水平。 穩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藥品耗材網上集中采購,網采率達到 100%,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額醫療補助和大病保險的一站式辦理。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實行總額控制下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復合付費方式,目前實行按病種付費的病種達到 100 種。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成立家庭醫生醫療團隊 283 個。在全市組建 37個“大學區”, 實現了先進教育理念、教育教學研究、優質教師資源、現代化設施設備“四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化科技領域改革,成立“中國(陜西)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銅川中心”,對不同類型科技項目實施不同的支持方式,有力促進了全市科技成果轉化及科技創新。
通過扎實有序的工作,我市“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環境不斷優化,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得到有效激發,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不斷攀升,受到省政府督查組充分肯定和省審改辦通報表揚。在 2017 年度全省營商環境監測綜合評價中,我市排名全省第二。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中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決策部署, 以“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為契機,樹立大局意識,發揚工匠精神,扎實推動“放管服”改革各項措施落地生效, 為促進銅川追趕超越、轉型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各位媒體朋友,同志們:
大家上午好!按照安排,下面我著重從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建設運行基本情況、主要成效以及如何為廣大市民服務、下一步打算等方面,向大家做一簡要介紹。
一、 建設運行基本情況
銅川市四級便民服務網絡是我市面向企業和社會公眾辦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的綜合性便民服務平臺,于2012年啟動建設,2014年4月建成運行。日常運行管理由市政府辦公室下屬單位——市政府便民服務管理中心具體負責。
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的基本框架是:在市、區縣、鄉鎮(街道)建設便民服務中心,在村和社區建設便民服務站,在各級審批服務部門對應設立后臺終端,四級便民中心之間、各級便民中心同部門之間全部通過便民服務專網相互鏈接、互聯互通,所有事項辦理全部通過專網傳輸,網內格式化運行,全程電子化監督。
建設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的主要目標是:以便民為目標,以監督為手段,以規范權力為根本,按照“高效合法審批、優質便民服務、公開透明交易、全程電子監察”的要求,采取“集中辦公、統一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電子監察”的“監督﹢管理﹢服務”模式,通過全面清理許可(審批)服務事項,再造審批流程,壓縮辦事時限,做到項目名稱、法律依據、申請條件、申報材料、辦理程序、收費標準、承諾時限、審批進度、辦理結果“九公開”,推進行政效能、服務質量、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努力打造辦事最快政府。
為支撐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的有效運行,我市還搭建四個平臺:一是行政審批服務平臺,通過軟件系統,實行“窗口受理、部門后臺審批、網上運行全程監督”的運行機制。二是公共服務平臺,對涉及群眾利益、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事項,以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進入中心設立服務窗口。三是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統一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場地,并接通全國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通過逐步改革實現政府采購、建設工程招投標和土地出讓權等公共資源交易在統一的標準和監督下實施。四是電子監察平臺,所有審批服務事項的辦理,實行網絡同步監控,并及時對違規行為進行監督糾錯和責任追究。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市政府辦的堅強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銅川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始終保持穩定高效運行,為深化政務服務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目前,全市現有市級便民服務中心 1 個,區縣便民服務中心 4 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 38 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 65 個。 市便民服務中心位于齊慶路中段, 總面積有 6300 平方米,入駐部門和單位有 46 個,設有服務窗口70個,涉及審批和服務事項 570 項。建成運行 4 年來,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累計辦件量 78.6 萬件,今年 1-9 月份以來已辦件 17.8 萬件。市便民服務中心今年 1-9 月份以來已辦件 3.3 萬件。
二、主要成效及如何為廣大市民服務
我市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盡管已經建成運行 4 年多了,當時的建設理念、基本框架是超前的,很多做法在今天依然領先,對我們當前推進落實中省很多重要改革部署有著重要的意義,主要成效體現在: 一是著力于依法規范權力,建立了一攬子制度,為深入推進落實“放管服”改革做了先行探索。 通過這些制度約束和監督,有效杜絕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可能存在的提高門檻、增設條件、變更辦理程序、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權力尋租等行為,用做好行政權力的“減法”達到了服務群眾的“加法”。二是著力于公平公正公開,總結了一整套工作標準,為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通過用標準來嚴格框定行政審批服務人員的各項工作行為,既讓辦事群眾清楚知道需要提供什么、怎么辦、啥時候能辦完,又有效降低了行政成本、推進了政務公開、提高了行政效能、維護了公共利益,有效疏通了政府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著力于便民利民為民,一步到位構建起了市、區縣、鄉鎮街道、村和社區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為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礎。 最近,按照市政府辦公室安排,市便民服務中心到南方幾個發達地區進行了學習,也很少有像我們這樣做到四級便民服務網絡互聯互通。有了這個網絡基礎,今年市政府正在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就能夠迅速從市級部署到區縣、鄉鎮街道、村和社區。
那么具體到四級便民服務網絡是如何為廣大市民服務的,我們主要抓了四個方面:
第1,依法清理審批事項,為群眾最簡最快辦事。 四級便民服務網絡運行以來,先后兩次梳理權力清單,共剔除不屬于審批范圍的項目 493 項;共刪除 21 個部門審批事項中有“法律法規、登記機關認為應提交的其他材料” 58 項,辦理時限在法定最長辦理期限基礎上統一壓縮 50%,有些事項時限壓縮幅度達到 75%。今年, 按照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方案》的要求,通過對入駐事項的再次梳理和精簡,要求提供的材料相比過去減少了 50%,對鼓勵類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建筑工程施工許可、消防設計審核等5 類事項審批時限再壓縮了 20%。為方便企業注冊登記,將印章刻制備案納入市便民中心運行。現在,在市便民中心受理的 570 個事項中,所有辦件均開通了網上預審功能,即辦件已占到 21%。
第二, 堅持做到“五個統一”,讓工作行為成為標準化程序。四級便民服務網絡作為一個集中、統一的權力運行平臺和為群眾服務平臺,我們主要通過實行服務環境、運行模式、管理規范、服務標準、監察規則“五個統一”,把受理、審批、出件等各個環節的權限約束起來,使每一個環節的相關責任人員都能嚴格依法履行職責、按照標準服務。比如,對我們窗口人員的穿著、 服務用語、工作紀律,包括桌子怎么擺、文件怎么放、一言一行等都是有要求的, 通過標準來規范,讓服務這只手更有了力度和溫度,便民服務工作也成為了一張名片、一道風景。
第三,探索搭建網上辦事平臺,讓群眾少跑路甚至不見面也
能辦。四級便民中心 523 個服務窗口和 229 個部門后臺終端全部通過專網相互鏈接,將中心窗口和部門后臺連為一體,實現了審批數據的網內傳輸,部門各科室之間建立局域網,完成部門內部審批程序的有序流轉,很多事項不用人來回跑,通過數據傳輸就能辦。
第四,強化監督制約,確保每一個辦件都能應辦盡辦。對入駐部門窗口單位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審批過程中的 39 種過錯行為進行了明確界定,依靠電子監察平臺全程監督。依托便民服務專網設立的電子監察體系,對各環節辦理狀態分為 4 類 22 種形式,通過實時和再現方式定性定量監察。通過這些有力有效的抓手,全市各級便民中心的辦件質量和服務水平年年有提升。
三、下一步打算
按照中省和市委市政府改革部署,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政務服務工作的統籌要求,在今后一段時間重點抓三件改革任務的推進: 一是加快落實“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部署,在實體大廳設立綜合窗口,探索開展無差別受理, 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 二是對實體大廳實施智能化改造, 在大廳門口設立 24 小時自助服務區,積極推進便民服務向 8 小時外延伸,為前來辦事的群眾營造更好、更便捷的環境。 三是盡快修改完成《我市政務服務標準化方案》,爭創全省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努力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各位媒體朋友,同志們:
大家好!下面,我就銅川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關情況,向大家作以介紹。
一、 基本情況
自推進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我們始終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作為改革目標,把服務小微企業發展作為重要舉措,把市場主體快速增長作為檢驗標準,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難點和堵點,堅持問題導向,以“寬進促培育、嚴管促公平、服務促發展”為主要舉措,消“痛”疏“堵”,全市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提升,市場主體得到快速增長,夯實了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的微觀基礎。
二、 主要做法
一是寬進快退優流程。 對各類市場主體開辦環節進行梳理,制定規范統一的企業開辦流程;全面落實“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政策,“54 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順利推進;全面推行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利用 APP 實行微信辦照,網上辦理占到47.37%,實現企業登記“零跑腿、零見面、無紙化”;個體工商戶登記實行“口述辦照”,申請人只需拿身份證在身份證驗證機現場提取信息,口述相關內容就可辦理執照,實現“零材料、當場辦”;建立企業簡易注銷登記退出機制,實現了 3 天完成注銷工作。
二是簡化審批降門檻。 把冠“陜西”和“銅川”行政區劃名稱核準權限、內資企業登記權限,全部下放到各區縣市場監管局,將個體工商戶登記權限下放到鄉鎮登記機關;將企業名稱庫向社會全面開放,全面實行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實現企業名稱當場核準;實行企業住所(經營場所)申報承諾制,不再提交住所證明文件;推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登記, 明確窗口沒有否決權,實行企業開辦受理、審查、核準、發照所有審批事項“審核合一、一人通辦”,減少企業材料內部流轉, 真正降低企業辦事成本。
三是轉變方式提效率。 探索實行“工商企業通”跨界融合模式,把工商登記業務延伸到工行、建行、中行等各大銀行網點,辦事群眾可以選擇就近營業廳享受“名稱核準—申領執照—企業開戶”的家門口一站式延伸服務;探索實行容缺受理,對主要登記資料齊全,其他資料缺少或內容不完善的先行告知所缺資料,申請人承諾后先予辦理;在與企業開辦相關聯的公安、稅務等部門之間,加強信息實時共享,實施企業開辦流程跟蹤單,從受理事項開始計時,受理時間和辦結時間具體到小時和分鐘,群眾辦結后簽字確認,倒逼工作效率不斷提高;探索在便民大廳設置工商登記自助辦理服務區,對市區鄉三級工商登記人員進行法律法規業務培訓,開展工商登記“窗口”作風紀律整頓,不斷規范服務標準。
四是培育主體促倍增。在全市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倍增計劃”, 自 5 月下旬開始率先在市工商局實行“全天候無假日”延時執照辦理, 365 天服務群眾辦照;建立重點企業開辦“綠色通道”,實行提前介入、專人負責、 現場指導、延時服務等舉措;開展“工商專線進園區”和“登記人員上門集中辦照”等服務,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十進活動”,現場指導群眾辦照;加強指導督促,實行每周到區縣實地督導,每月通報工作情況;堅持每月按不低于辦件量的 10%的比例對投資人進行回訪,了解辦理情況,征求企業需求,及時改進完善工作。
五是嚴格監管促公平。 把該放的放手,該管的管好,全面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建成“一單、兩庫”, 徹底減輕企業負擔; 在全省率先推行重點商品市場場長制, 指導市場開辦方規范經營行為,全市 42 個重點商品市場(商場、超市)推行場長制;強化市場主體信用監管, 2017 年企業年報公示率 98.08%,比去年增長了 0.86 個百分點; 重拳出擊和長效治理相結合規范市場秩序,對罰沒的 77 種 9240 件假冒偽劣商品集中銷毀;不斷凈化消費環境, 聘請 34 名放心消費創建義務監督員,對 50 余家“放心消費參創單位”進行重點培育,建立放心消費宣傳常態機制,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 上半年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 20.96萬元。
六是幫扶企業促發展。 堅持把幫扶小微企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立足工商部門職能,開展“注冊、廣告、合同、商標、維權”五位一體幫扶,制定《關于促進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開展“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創建活動,引導企業以商標權質押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在發展數量和速度提升的基礎上做大做強、加快發展。
三、取得成效
1、企業開辦時間大大壓縮。 原新設立企業辦理營業執照、刻制公章、開立銀行賬戶、辦理涉稅事項四項手續平均用時 9 個工作日。 今年年初向社會公開承諾 3 天辦結 4 項手續, 目前從收回的企業開辦流程跟蹤單反饋情況看,全市新開辦企業時間不超過 1.5 個工作日,其中涉及工商部門的營業執照核發不超過 4.5小時。銅川在全省簡化企業開辦和簡易注銷工作季度考核中,一季度和二季度連續位列第1。
2、市場主體數量實現倍增。 2017 年底,全市各類市場主體45200 戶。 截至 9 月 15 日, 全市今年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23114 戶,同比增長 341.11%, 預計年底全市市場主體數量將達到6.9 萬戶。 上半年, 銅川市場主體數量增幅位于全省各地市第二。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抓改革激活力。 正在研究制定進一步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促進市場主體發展的意見,放寬企業經營范圍,統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鼓勵商事主體轉型升級,為市場主體發展營造更加寬松的環境。
二是抓效能提效率。 進一步疏通堵點,探索部門間企業基礎信息和相關信用信息共享,更大范圍推廣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在各級便民大廳設置自助辦理服務區, 增添“自助辦照”設備,抓好“窗口”人員業務能力培訓,轉變服務觀念,提升服務水準。
三是抓培育促成長。 堅持以“市場主體倍增計劃”為目標,努力深挖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潛力,引導培育小微企業,釋放市場發展活力,夯實經濟發展微觀基礎。
四是抓監管促公平。探索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持續開展打假治劣專項整治和放心消費創建,讓市場秩序公平競爭,讓企業放心投資創業。
五是抓幫扶促發展。 緊扣幫扶小微企業重點,繼續實施好“五位一體”幫扶,在完善幫扶政策、培育商標品牌、加強誠信建設、鼓勵轉型發展、加強跟蹤監測等多方面進行指導服務,主動協調解決企業存在問題,培育一批主體活力強勁的成長型小微企業,助力全市轉型發展。
借此機會,也歡迎各位媒體界的朋友們一如既往的監督、支持、宣傳我們的工作,謝謝大家。
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
陜西成考網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聯系方式:郵件429504262@qq.com
關注公眾號
服務時間08:00-24:00免費課程/題庫
微信掃一掃